【文/范世華】
每一個人之所以要接受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要學習謀生的能力,所謂基本的謀生能力,通常只要擁有一技之長,在群體互助的社會之中,就一定會有活兒幹,只要是有活兒幹,就不會沒有飯吃!可是社會經濟為什麼會演變成現在,即使擁有了一技之長也未必真的能餬口,非得要靠「機會財」致富?打房最後不得不祭出「奢侈稅」的手段,另外也顯示出社會經濟上所得分配不均現象,解決問題的根本並不是法案決議通過就算了,其他背後影響所及之就業機會與基層民眾的生計,同樣也值得大家去關心。
■ 「奢侈稅」案,牽動房產結構性的就業環境關係
什麼是一技之長,在房產居家領域的這個生活產業當中,像是「開鎖、配鎖」這一個小項目,其實也是不可缺少的,單純學會這項技能,就只要選定一個區域開一個小小的店舖,用不著太大的空間和租金的預算,自然也可以維生。因為一個區域的房產居住市場裡一定會有人買屋、換屋;要不就是租屋、換租,不管是房屋的買賣或租賃,只要其中有任何的異動,鎖店就會有商機,也就能生存。
當房市熱絡,各行各業的發達商機,並不會讓人對生存、生計的問題有所疑慮,但是當社會的經濟活動一旦停滯,不免就要令人擔心了!「奢侈稅」的議案,計較如何讓有能力置產、消費和投資的人可以多吐一點錢出來,像一齣懲罰富者投機的戲碼,看得全民樂透叫好,但是不健康的投機房市,用不健全的法令政策來抑制,不論是「齊頭」或「立足點」皆不平等,真正貧者所面臨的問題,有誰可以真正去關心呢?當經濟活動一下子瞬間消失,對於擁有資金可從事投機行為的商機不見了,但是對於最基層的社會工商勞動成員,就只能依賴類似於「配鎖、開鎖」這種被動型態的自然商機,您說他們應該要如何改變現狀提昇生活品質和環境?
■ 重商經濟決策的思考,荒謬如同「何不食肉糜?」
光以房市立場來看總體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就好比是用「台北人」生活和消費的習慣性思維去看待其他所有的地方;用「金融投資」的商業模式套到其他所有產業的生存和生計,表面上可以解決整體社會產業鏈的結構性問題,提升了產能和競爭力,受益的是資本家,受害的卻是各個產業最基層的勞動人口。
於是有人可能會說,在自由競爭的環境體制之下,失去機會的這些人他們自己應該也要懂得自我提升價值,否則就只能接受被淘汰,錢財入不復出的原因是個人問題,那些賺不夠來花的人就是因為不懂得理財所以才會如此的,可以靠投資理財增加自己的財富啊!他們為什麼不去投資?……「為什麼不投資理財?」抱持有這種想法的執政官僚,不也就像是現代版的「何不食肉糜?」亦如同「恐龍法官」事件的迂腐荒謬無異一般!
如果忽略了「M型化」所造成的新增弱勢族群這一端,並且不去探究為何造就了弱勢比例增加的原因,而完全歸究於人民個別的競爭力問題,那麼就好比是將居民百姓棄之於叢林,自行去面對「弱肉強食」與「適者生存」的野蠻生態沒有兩樣。
■ 解決「M化」的後遺症,政府應將社會福利之責任當作「產業」來經營
所得與資產財富「M型化」結果並不只是房市所造成的問題,拿房市開「奢侈稅」的藥方並不能治本,當國家工業與科技化的生產力提升之後,從事於生產製造的勞動人口需求降低,同時即表示國家總體所提供之就業機會減少了,如果其他各種通路或金融等相關之服務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又無法增加,結構性的失業以及其他受扶養人口數量的增加則屬必然的問題,既然職業分配和財富分配不均的情況無可避免,國家的經濟政策在提撥補助於社會福利的比重,也應該相對要增加才是。
如果政府能將社會福利與扶持弱勢之責任,當作一項政策性的「產業」來經營,包括社福機構、志工團體……每一個組成分子都能發揮功能,如此就連因為結構性失業的居民也都可成為社會互助產業之中的角色,不僅自助、也可以助人。既然「奢侈稅」的法案可以如此快速地立案通過,那麼由資本與科技所造就而產生的「M型化」社會問題,政府也應該展現決心與效率,創設「社福產業」的互助法案,使社會貧富的問題藉由「產業型態」的執行力與行動效率,創造出一個良好的互助社會經濟環境。
【本文作者為網路地產王資深顧問】
Orignal From: 懲罰奢侈之餘,解決「M型化」問題更迫切